教育性藝術計畫、女性主義教學法
現任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 專任副教授兼所長
聯絡方式
校內分機:5413研究空間:R523
EMAIL:dairong@ahe.tnua.edu.tw
學歷
-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藝術教育與女性研究 雙學位博士
研究 / 專長領域
- 教育性藝術計畫、美術館教育、女性主義教學法
教授課程
研究所課程
- 藝術社會學
- 美學教育專題研究
- 身體景觀
- 藝術創作與身體知識
- 大眾文化專題研究
- 文化創意產業
- 藝術教育推廣
- 美術館教育
- 視覺藝術教材研究
- 視覺文化專題
- 美術與人文專題
- 藝術與人文教育理論研究
- 藝術課程與教學實務
大學部課程
- 科技、社會與藝術 (STS and Arts)
- 美術史、(視覺藝術)文化史
- 亞洲當代藝術(全英語課程)
- 兩性生活圖像
- 消費社會學
經歷
- 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 董事
-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行政研究所 客座助理教授
-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、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
-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客座講師
專書/專文
- 吳岱融(2021)。新夥伴關係:多方共創的博物館體驗課程。載於藝創未來—2021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。頁74-81。桃園市:桃園市立美術館。
- 吳岱融(2019)。教育性藝術計畫作為生態博物館的工法。載於陳宣誠主編,2019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「重置流域」論壇。頁252-261。臺南市:臺南市政府文化局。
- 吳岱融(2019)。義士回藝錄:歷程性藝術作為教學法。載於陳怡倩主編。21世紀藝術文化教育。頁208-225。臺北市:洪葉文化。
- 吳岱融、蘇瑤華譯(2018)。社會參與藝術的十個關鍵概念。臺北市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。
- WU, D.R.(2017). When Teachings Become Form: Concepts-Actions-Conversations-Works. Chen C. H. (Ed.). IMAG #4.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ducation through Art. (ISSN: 2414-3332. DOI:10.24981/2414-3332-4.2017)
- WU, D.R.(2017). When Teachings Become Form: Concept-Action-Situations-Conversations-Processes-Works。載於容淑華主編,2016美感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。頁191-208。臺北市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。
- 吳岱融(2016)。從教中學:讓課堂教學美感成為師生共構的美感經驗。載於張中煖、林小玉、容淑華、王筑筠編輯,美感的共鳴:身體與聲音的交響。頁123-130。新北市:國家教育研究院。
- 吳岱融(2015)誰被藝術拒絕了?!公眾參與調查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。載於劉俊裕、李明俐(計畫主持人),國際藝文生態觀察與情蒐計畫(一)(頁106-123)。台北市:國家文藝基金會。
- 吳岱融(2015)身體景觀:從身體察覺到身體關係的歷程性藝術實踐。載於張中煖、吳玉鈴、王雲幼、容淑華、吳岱融(編著),起身共舞‧藝醫同行:改變界域的藝術人(頁106-123)。台北市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。
- 吳岱融(2011)。創作vs.教學?一個(女性)藝術教育者的省思。藝術學刊,頁63-80。臺北市: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。
期刊發表
- 吳岱融(2013)「日常景觀與觀看協商」。教師天地(184)。臺灣臺北:臺北市教師研中心。
- 吳岱融(2011)「創作vs.教學?一個(女性)藝術教育者的省思」。藝術學刊 (2) 1。臺灣臺北: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。
- 吳岱融(2009)「從『約制』到『制約』:美術館空間的想像」。博物館研究專刊(2) 1。臺灣臺中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。
- 吳岱融(2007)「博物館界的文化霸權」,Dialogue(114)。臺灣臺北。
會議論文
- WU, D. R. (2021). An Arts-Based Ecomuseum in the Pandemic Time.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21 InSEA Asian Webinar.
- 吳岱融(2019)。教育性藝術計畫作為生態博物館的工法。發表於2019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「重置流域」論壇。臺灣:臺南市。
- WU, D. R. (2019). When a Home Becomes a Museum: A Pedagogical Art Project (Taiwan).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9 InSEA (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Arts) World Congress. Vancouver, Canada. Conference held by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.
- WU, D. R. (2018). When a Home Becomes a Museum A Socially Engaged Art Project. Paper presented at Postcolonial Urban Experience Conference. Tokyo, Japan. Conference held by the 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.
- WU, D. R. (2017). A-R-T Pedagogy.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th World Arts Alliance for Education Conference. Auckland, New Zealand. Conference held by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.
- WU, D. R. (2016). When Teachings Become Form: Concept-Action-Situations-Conversations-Processes-Works.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ncounter.Authenticity.Aesthetic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-Aesthetic Education. Taipei, Taiwan. Conference held by the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.
- WU, D. R. (2014). Ca-r-t: changing through acting-reflecting-teaching artistically.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4th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ducation through Art (InSEA 2014). Melbourne, Australia.
https://www.arteducation.org.au/41-insea-2014-conference - Lin, C. C. & WU, D. R. (2014). Embracing and Empowering Urban Youth: Social Relations,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Educational Roles of Museum。研討會論文發表於「二十一世紀博物館與教育:全球與地方議題研討會」。臺灣:臺北市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(University of London)主辦。
https://museums-education-21c.weebly.com/https://museums-education-21c.weebly.com/ - 吳岱融(2014)”Ca-r-t: Changing through acting-reflecting-teaching”,國際藝術教育協會(InSEA)世界年會論文發表。Melbourne, Australia.
- 林靜秋、吳岱融(2014)”Embracing and Empowering Urban Youth: Social Relations,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Educational Roles of Museum”,二十一世紀博物館與教育:全球與地方議題研討會。臺灣臺北。
- 吳岱融(2011)「全球化下的博物館與認同:具有女性主義面向的軟實力」,博物館2011認同建構國家博物館與認同政治國際學術研討會。臺灣臺北。
- 吳岱融(2011)「視覺藝術vs.職能(Piecing Together Your Future: What Have Visual Arts Taught Us?)」,美國藝術教育協會(NAEA)年會發表: Seattle, WA, U.S.A.
- 吳岱融(2011)「從感知到認知(From Sensation to Perception: Tangoing with Everyday Spectacul-art Pedagogy)」,美國藝術教育協會(NAEA)年會發表: Seattle, WA, U.S.A.
- 吳岱融(2009)「獨立策展人現象:一個博物館學的觀點」,視覺藝術策展對話:獨立策展人現象國際學術研討會。臺灣臺北。
- 吳岱融(2009)”Considering Relational Pedagogy in Art Education” Presentation at The Taiwan National Art Education (TAEA) Annual Conference, Taipei, Taiwan.
- 吳岱融(2009)「教學做為一種藝術創作的形式(Teaching as a Form of Art-Making)」,美國藝術教育協會(NAEA)年會發表: Minneapolis, MN, U.S.A.
- 吳岱融(2009)「站在當代藝術與教育的十字路口:藝術教育結合教學法(When Contemporary Art Meets Education: Toward an Engaged Pedagogy of Art Education)」,美國藝術教育協會(NAEA)年會發表: Minneapolis, MN, U.S.A.
- 吳岱融(2008)「藝術創作做為一種(有創意的)抵抗(Art Making as Creative Resistance)」,美國藝術教育協會(NAEA)年會發表: New Orleans, LA, U.S.A.
- 吳岱融(2008)「藝術家v.s.藝術教育家?藝術教育養成如何看待藝術創作(Artists v.s. Art Educators? How Art-Making is Valued in Preparing Art Educators)」,美國藝術教育協會(NAEA)年會發表: New Orleans, LA, U.S.A.
- 吳岱融(2007)「『實踐』」作為一種藝術教育方法學:藝術/教育/實踐者」,2007第三屆亞太藝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發表。臺灣花蓮。
- 吳岱融(2007)「藝術創作v.s.男性凝視(Negotiating the Male Gaze through Art)」,InSEA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亞洲區域會議論文發表。南韓首爾。
- 吳岱融(2007)「透過藝術斡旋:一個女性主義藝術行動(Negotiating through Art: A Feminist Activist Project)」,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第六屆女性研究學術研討會(WSGO)發表。State College, PA, U.S.A.
- 吳岱融(2007)「迷思或真相?教學經驗之於藝術教育研究所課程的重要性(A Myth or Reality? How Valuable Teaching Experience is in Art Education Graduate Programs?),美國藝術教育協會(NAEA)年會發表: New York, NY, U.S.A.
- 吳岱融(2007) 「面對教室當中的文化民族主義:迪士尼視覺文化議題之省思(Confronting Cultural Nationalism in the Classroom: Reflections on Issues of Disney Visual Culture)」,美國藝術教育協會(NAEA)年會發表: New York, NY, U.S.A.
- 吳岱融(2006) 「博物館界的文化霸權(The Cultural Hegemony in the Museum World)」,國際博物館管理委員。
- 吳岱融(2006)臺北年會及研討會「博物館的新角色與使命」論文發表。臺灣臺北。
- 吳岱融(2006)「超級市場:視覺文化新感帶(Supermarkets as the Contact Zones of Visual Culture)」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跨界視覺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。Madison, WI, U.S.A.
- 吳岱融(2006)「食物作為文化符號:超級市場的視覺文化解碼(Food as Culture Code: Decoding Visual Culture in Supermarket)」,食物與社會研究學會(ASFS)暨農業、食物、人類價值學會(AFHVS)學術研討會發表。Boston, MA, U.S.A.
- 吳岱融(2006) 「別因為我們沉默便強貼我們標籤(Don’t Lable Us Simply Because We Cannot Speak Up!)」,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第五屆女性研究學術研討會(WSGO)發表。State College, PA, U.S.A.
- 吳岱融(2006)「超級市場作為當代藝術博物館:視覺文化觀點(Supermarkets as Contemporary Art Museums of Everyday Life: Visual Culture Perspective)」,國際藝術教育協會(InSEA)世界年會論文發表。Viseu, Portugal.
- 吳岱融(2006)「超級市場作為美術館:一個女性漫遊者的觀點(Supermarkets as Contemporary Art Museums: A Flaneuse’s Perspective)」,美國哈佛大學第十二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(GSRC)發表。Cambridge, MA, U.S.A.
- 吳岱融(2005)「超市美學的隱喻(Aesthetics Embedded in Supermarkets)」,美國賓州藝術教育學會(PAEA)學術研討會發表。State College, PA, U.S.A.
- 吳岱融(2004)「『小魔女DoReMi』的影像啟示:性別議題與藝術教育研究」,InSEA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亞洲區域會議論文發表。中國北京。
- 吳岱融(2003)「臺北珍美 臺灣真水」作者,財團法人林迺翁文教基金會。臺灣臺北。
- 吳岱融(2002)「臺灣美術藝評人」專輯作者群,大趨勢。臺灣臺北。
- 吳岱融(2000)「對傳統的想望,抑或是對永恆的追求-訪漢寶德校長談古橋的風華再現」,藝術觀點。臺灣臺南。
學位論文
- 吳岱融(2010)Supermarket as a Site for Spectacul-art Pedagogy (dissertation).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.
- 吳岱融(2001)「臺灣美術館中的獨立策展人現象」碩士論文,國立臺南藝術學院。
獎助計畫
- 吳岱融(2021.3-2021.12)。(藝術社會實踐中心子計畫主持人)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辦公室。
- 吳岱融(2021.3-2024.1)。(計畫主持人)。藝起來尋美-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教育計畫(第三期)。教育部師資培育與藝術教育司。
- 吳岱融(2019.3-2021.2)。(計畫主持人)。藝起來尋美-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教育計畫(第二期)。教育部師資培育與藝術教育司。
- 吳岱融(2018.7-2019.2)。(協同主持人)。藝起來尋美-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教育計畫(第一期)。教育部師資培育與藝術教育司。
- 吳岱融(2013-2014)。(分項計畫協同主持人)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研究—視覺藝術、表演藝術產業基礎調查與專題研究。文化部、財團法人臺灣文創發展基金會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。
- 吳岱融(2011)教育部顧問室100-1學期公民核心能力課程改進子計畫B類「科技與社會」計畫主持人
- 吳岱融(2008) OYCF-Gregory C. and Paula K. Chow Teaching Fellowship (授課單位:中國上海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)
- 吳岱融(2004) Graham Endowed Fellowship from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
專書編輯
- 吳岱融(2013)新銳:傳統與創新的藝遊。採訪與行政編輯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。
- 吳岱融(2002)新博物館管理。編輯暨部分翻譯,五觀藝術。
- 吳岱融(2001)如何行銷博物館。編輯暨部分翻譯,五觀藝術。
學術服務
- 吳岱融(2012)藝.教.考:2012年藝術教育發展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
- 吳岱融(2012)典藏創意空間「當代藝術搞什麼?!」系列講座講師
- 吳岱融(2012)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「香港國際教學活動」
- 吳岱融(2012)「媽媽的時光計畫:汪曉青個展」座談會與談人
- 吳岱融(2012)YWCA「男女生了沒:年輕女孩性別探索體驗營」課程講師
- 吳岱融(2011)典藏創意空間「當代藝術搞什麼?!」系列講座講師
- 吳岱融(2011)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「藝術與人文講座」專題講者
- 吳岱融(2006-)博物館教育發展協會 (MeDA) 研究員